
大家好!我是传播手表知识、揭露手表维修内幕的爱表小编,欢迎关注我。
买手表这件事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在大商场里买,一方面是品质有保证另外一方面更方便选择,眼见为实嘛!

不过在商场里瞅着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表,眼花缭乱!可是表叔要是告诉你,别看商场里的品牌这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卖ETA机芯的货,你信不?
据表叔自己统计来看,如今市面上的瑞士品牌手表,接近8成都是采用的ETA机芯,把机芯按售后维修的采购价格从低到高来排序是:ETA2824-2,ETA2892,ETA2000,ETA7750,ETA2894,当然ETA还有其它的机芯比如女表用的ETA2671,手动卷的6497啊,畅销表款用的机芯多数都在这些机芯内。

将品牌从低到高来排一排,有天梭(tissot)、梅花(titoni)、汉密尔顿(hamilton)、美度(mido)、浪琴(longines)、名士(baume&mercier)、泰格豪雅(TAG Heuer)、帝舵(Tudor)、肖邦(Chopard)、沛纳海(Panerai)、百年灵(Breitling)、卡地亚(cartier)、万国(IWC)、雅典(Ulysse Nardin)等等,上述排名从肖邦开始数起就只是基础款手表使用的是ETA机芯,至于帝舵更是4年前全面换装自产的MT系列机芯了。
这些品牌这些品牌拿来ETA基础机芯后,经打磨修饰、甚至修改功能模块,最后贴上自己的LOGO,成为了看似自己生产的机芯。
根据ETA官方材料再结合我们平时实际维修遇到的机芯来看,ETA的公用机芯大致分三类,而并非网上盛传的四类或五类的分法。

第一类是基础机芯,属于比较原始的样子,夹板也不会做任何修饰、但是可以满足机芯走时的基本要求,按瑞士标准日差在正负15秒左右,定位低端。后续其实可以通过维修保养进一步提高走时的精确度。这类机芯有白色的,也有黄色的,白色的是机芯上有镀镍,黄色的是镀铜。
第二类则在第一类基础机芯上对夹板做了镀铑和其它装饰处理,这样机芯会更加美观,这家个等级我们称为TOP级。
最后一类就是天文台级别,对擒纵系统中的摆轮、游丝、擒纵叉擒纵轮甚至发条的材料升级成更好的合金材料,让走时更加精准,达至天文台级别要求。比如帝舵、万国、百年灵、卡地亚。
ETA工厂属于斯沃琪集团,有的品牌需要根据自身的定位需要将机芯进行特别的花纹打磨或是装饰,这些工艺也不是品牌厂家自己后期再完成的,而是ETA接到订单之后由他们来代工完成,比如卡地亚多数用的是天文台级别的,浪琴名士这等品牌用的是TOP级,像天梭美度这样的就是用的基础机芯外加品牌装饰。

那为什么众多的中低端瑞士品牌都用ETA机芯呢?简单的说,一大部分是历史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原因。瑞士钟表业三巨头之一的斯沃琪集团旗下有宝玑(Breguet) 、宝珀(Blancpain) 、雅克·德罗 (Jaquet Droz) 、格拉苏蒂(Glashutte)、欧米茄 (OMEGA) 、浪琴 (Longines) 、雷达 (Rado) 、天梭(Tissot) 、CK(Calvin Klein) 、雪铁纳 (Certina) 、美度 (Mido) 、汉米尔顿 (Hamilton) 等等品牌。而ETA的前身则是在1855年就在格伦兴建立的半成品机芯厂Ebauches (法语,半成品、草稿之意),随着多次股权变更发展,在1983年被斯沃琪集团收购。而这个半成品白板机芯厂的创始人则与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品牌——绮年华有很大的关系,绮年华早先年设计的机芯为瑞士钟表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大大小小近千个瑞士的品牌在当时多数都是不足20人的小工厂小作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采购的Ebauches的白板机芯,只有极少数的天才会研发机芯并将品牌做大。
这样在市场与技术的双重历史原因之下,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品牌会用ETA的机芯了,一方面是没实力,另一方面是历史习惯(有关ETA、绮年华和斯沃琪的错宗复杂的故事后面表叔会单独说一说)。

、最后说一个秘密,即便是欧米茄这么一个大品牌,它的机芯也不是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的。也是在EAT里生产的,欧米茄不是自产机芯吗?怎么会这样?别忘了这也是斯沃琪集团的品牌啊,EAT里是有一个车间是单独生产欧米茄关键机芯的,这样就最大程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毕竟瑞士钟表业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不仅制造设备昂贵,新机芯的开发更是一大笔费用(想想欧米茄的2500到8500,再到8800,这钱烧的……)。
好了,感谢大家阅读!
往期精彩回顾